星空·(xingkong)官方网站,

星空·(xingkong)官方网站,(武汉)海洋学院蓝点社会实践团,开展海洋科普进内陆行动——

【中国自然资源报】为青少年打开“海洋之窗”

发表时间:2025-07-27     点击:次     编辑:孙彦钦

陈鸿宇

孩子们踮脚触摸海螺标本,潮汐发电演示围满小观众,小丑鱼与海葵的“安全联盟”动态示意图引发孩子们思考……7月2日~18日,星空·(xingkong)官方网站,(武汉)海洋学院蓝点社会实践团深入武汉市多个社区,开展10余场主题科普课程,900余名中小学生在斑斓的海洋世界里,延续着这份跨越山水的蓝色约定。

志愿者开展海洋科普宣讲。星空·(xingkong)官方网站,(武汉)供图

今年是该实践团开展海洋科普进内陆行动的第三年。三年深耕,让科普内容愈发精准对接内陆青少年的认知需求。在此次科普活动的“海洋资源宝库”宣讲环节,热带鱼、贝类标本不再只是“好看的展品”。通过医药研发案例、食品供应链解析分享,孩子们逐渐明白:“原来遥远的海洋,藏着这么多守护我们健康的秘密。”

“海洋动力与化学”课堂上,潮汐发电原理的演示装置前总围着最密集的小脑袋。实践团成员发现,孩子们对“海洋能量”的理解早已超越“海水会涨潮”的初级认知,开始思考“如何让大海的力量为地球降温”。

面对内陆孩子对海洋灾害的陌生感,实践团不断打磨“灾害教育”的打开方式。在“海洋灾害探机理”课堂上,“海啸来了要往高处跑”“看到海水异常退去要赶紧躲”,这些防灾知识通过真实案例解析、逃生路线图绘制,变得具体可感。实践团指导老师陈波说:“三年前我们侧重‘讲清楚灾害是什么’,现在更注重‘教会孩子怎么做’,这种转变让科学应对的种子,在远离海岸线的城市也能扎根。”

海洋生态的“合作密码”,是三年来最受孩子追捧的主题。珊瑚与虫黄藻的“营养互换”、小丑鱼与海葵的“安全联盟”……动态示意图前,孩子们从三年前的“觉得好玩”,到主动追问“还有哪些海洋小伙伴会互相帮忙”。当青山区科苑社区的孩子画出“鱼群保护珊瑚”的想象画时,实践团成员意识到:这种对生态平衡的理解,已悄悄转化为类似“不随手扔垃圾”“节约水资源”的日常自觉。

对于身处长江中游的武汉青少年而言,海洋曾是课本里的遥远名词,是地图上的一片蓝。而蓝点社会实践团用三年时间,搭建起一座“认知桥梁”——从最初带着标本进社区,到如今开发出“标本观察+原理演示+模拟实验+生态思考”的四维课程体系;从第一年暑期覆盖300余人,到今年暑期惠及800多名孩子,越来越多内陆青少年开始懂得:海洋不是孤立的地理概念,而是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命共同体。

除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外,实践团成员们三年内累计前往武汉市及周边50多个社区和中小学开展海洋科普进内陆活动,累计惠及青少年15000余人,不仅让海洋知识在社区生根,也在无数青少年心中种下了探索未知的勇气。

(原载《中国自然资源报》2025年7月23日)


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