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大新闻网讯 (通讯员 丁苗苗)4月28日,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决定》。孙红林、王杜江、李海兵、林敏4位校友获表彰。

1994届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专业校友,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孙红林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孙红林曾作为京沪高铁建设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带领团队用技术创新破解了京沪线水系多、地质条件复杂等诸多难题,为京沪高铁的快速平稳安全运行提供了坚实基础。投身铁路工程勘察、设计、研究工作30余年,孙红林主持完成了京沪高铁、沪宁城际、商合杭高铁、福厦高铁等40余项国家重大交通项目的勘察设计和科技攻关。作为技术专家,他参与编写了《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暂行规定》《高速铁路设计规范》等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为建立和完善我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2022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09届地质工程实验班、2012届地质工程专业硕士校友,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王杜江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王杜江先后担任包头环线、关中城际铁路、广佛江珠城际铁路、延安至榆林高铁、高原铁路等多地区、多类型国家重点项目的地质专业负责人,出色完成了各项勘测、设计、科研攻关任务,是勇挑重担、善于冲锋的工程地质业务骨干。他曾获得各类省部级勘察、技术奖8项,获铁一院“青年岗位能手”“先进生产个人”“中国铁建劳动模范”、西藏自治区“劳动竞赛先进个人”、2020年“全国青年岗位能手(标兵)”、2021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26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称号。

1988届地质学专业校友,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大陆动力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李海兵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李海兵主持深地国家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支撑项目、973项目课题以及地质调查工程等项目20余项。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土资源部科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原地矿部科技成果奖二等奖2项和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先后获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土资源部科技领军人才、中国地调局卓越地质人才等荣誉。曾获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李海兵在青藏高原大型断裂带构造变形、活动历史、地震活动性和动力学过程方面,以及汶川地震机制及破裂过程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研究成果,推动了青藏高原变形演化理论发展,评估了大型断裂带未来强震危险区并得到了验证,为中长期地震预测提供了重要经验;解决了一直困扰在地震地质和地震物理学领域几十年的重大关键科学问题,发展和完善了地震断裂理论,有力提升了国家防震减灾政策制定的科学性。李海兵在支撑和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其研究被誉为“科学研究为重大工程服务的典范”。

2022届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专业博士校友,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所所长林敏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林敏主要研究火山岩、古生物和构造混杂岩等地质科研领域,发展并完善了“火山构造—岩性岩相—火山地层”填图新方法,成功推广至内蒙古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带,推动该地区火山岩调查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作为福建古生物化石研究团队负责人之一,组织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等科研院所合作,在福建古生物化石调查与研究方面实现重大突破,相继在上杭、宁化、政和等沉积盆地新发现了一大批恐龙、鸟、离龙、龟鳖等古脊椎动物化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研究成果两度发表于《Nature》期刊。参与发现并命名福建省第一只恐龙骨骼化石—“奇异福建龙”和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类化石之一“政和八闽鸟” ,改写了鸟类演化历史。在《Nature》《Geological Journal》等期刊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获得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1项。曾获2022年“福建五一劳动奖章”。(编辑 孙彦钦 审稿 陈华文)